现在是难得见到一次道开小师父了。现在的她看起来十分清秀,内里嘛,也确实少了很多缺点,比如说,说话讨打。我想到底是当家大师父厉害,连这猴子都管得住。
◆庙里的金桔成熟了
今天我画了一幅财神爷,发给道开,开师父不理我。我便又画了一张她吃金桔的样子,看到她笑眯眯的对着我,我便会觉得她就在身边。
◆开师父要我画的财神
我不记得这猴子是什么时候出的家了,只记得看到消息后我昏哭了几天,很久之后我的妈妈告诉我,她一个人在家的时候也常常想哭来着。妈妈说:“她就是那种,不会招人讨厌,很招人喜欢的孩子。”是啊,猴子一直说她是妇女杀手。
第一次看到开师父,她还叫“猴子”,大波浪的头发一团团在脑袋周边,显得脸非常白,以及眼睛只有一条缝。穿着鲜草绿色的棉睡衣,上面布满了一颗颗乒乓球大小的红色、黑色的炸弹,脚下踩着松垮垮的棉拖。所以我非常吃惊,脑子里检索不出什么形容词来对映这个人。
可是很奇怪的,我记得第二天我们就很熟了,从此我知道,有的朋友,是不需要经过普通朋友和时间,便可以直接是好朋友,或者是亲人般的存在了。
回想起来,大概我再也不会遇到如此美好的人了,猴子的优点太多,多到我无法形容,多到感觉很假。我只能说她的缺点——她嘴巴坏啊,常常给我起外号,比如“吴八块”之类的,她说我只能卖八块钱,于是叫八块,简直什么鬼。还有她总是纠我的语病,然后笑得喘不过气,而且还会说给仆仆听,说给王佳听,然后大家一起笑我。你能想象一群文学院汉语言专业的学生,居然嘲笑一个艺术学院国画专业学生的口语语病。额,简直太过分,反正我是不会忘记的。
◆开师父做农活
猴子玩过乐队,会弹吉他会打鼓。仆仆会唱歌,仆仆的歌声很美,但是现在我是不能去回想,连带着那些她时常唱的歌我都不敢去听了。因为这一切都离我远去,想起来便会掉进一个洞。美好的回忆因为不可复制显得愈加美好,你们都在青灯古佛旁,而我,还在这俗世间游荡。
我不知道这是什么样的因缘,我还清楚地记得,大约七年前的重元寺没有多少游客,我们走到一个小院,看到了纯晓师父,后来跟着他学了几首歌,一起去爬花山,或是在师父房里喝茶,吃他各种口味的饼干。慢慢地,也会帮寺院做做小事,知道了寺院里也有纷争,比起俗世也许并不会少,这是娑婆世界。那时候纯晓师父和我们说起过出家,我以为那不可能,离我们太遥远。
说说又伤感起来,重元寺的房屋,纯晓师父,猴子,仆仆,还有我,那个画面是没有阳光没有阴霾,淡淡的,好像有一点点雪花,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有雪花在飘。
后来,猴子的古琴老师说我,你为什么会这么烦恼。是啊,我的烦恼是我自私地希望她离我很近,不要远离。可是我知道以后的我在她的眼睛里是清清楚楚的白纸黑字,而她去向的地方,我再也跟不上了看不到了。但我应该为她高兴不是吗,她找到了引领她的师父,找到了可以给她无穷大快乐的世界。
◆当家大师父给了开师父一块性板
山上的寺庙不多,道开小师父所在的寺庙不大,总共只有五位师父。山上的水泡茶很好喝,山上的蔬菜都是听着歌声长大,山上长满了朱砂根,冬天的时候挂着许多小红果。
◆师父们种的菜
凌晨四点半,你会在东边顶楼上的小钟房里念经;我站在大雄宝殿的门口,听着经声,想着你离我这么近,又那么远。
◆当家大师父和开师父
编者注:开师父、道开小师父是指同一人。她在家时是南瓜的好朋友。因南瓜,与她有一面之缘。是一个让人极其舒服的女生。她亦弹琴,很勤勉。
听说僧人中有“夏安居”的说法,就是指夏天正是万物并茂,生灵生长的阶段。出家人怕出门会踩到各种小虫子之类,所以闭门不出,同时也是清修。
南瓜偶尔打搅道开小师父,没有得到及时回复。
心思敏感的她于是有了这么一番感念。
南瓜是我来苏州后相识的好友,第一次见到她时,她手中捧着自己画的“杜丽娘”,因为都喜欢看戏,自然也就走近了。
她生得纤细,心思尤其细腻,用情很真。比如在昆曲绘画上的付出,就真的是虔心、用心、无私心。
当然,我们共同喜欢的还有吴地的风物人情,一些怀旧的,美好的事物,比如几枚紫色的桑葚,一树含笑花,以及身边打动我们的人。
[南瓜架子]专题主要是不定期更新南瓜的一些画作,配上简短的文字,以寄情思。
——碧梧
小院碧苔深人在江南幽人韻事時令風物舊
時
風
月
微博:鸾镜花枝直达寺院功德箱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