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大籽演唱的一首网络歌曲《白月光与朱砂痣》火遍全网,歌确实很好听,歌词中的“白月光”和“朱砂痣”引发了人们一系列的思考,“白月光”是那个可望而不可及的人,而“朱砂痣”则是指那个后来可以与之共度一生的人,有谁不希望最初的白月光能够成为往后的朱砂痣呢?
关于“白月光”与“朱砂痣”,最早出自张爱玲的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其实,在古老的《诗经》中就可以寻到“白月光”的影子了,诗如下:
国风·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此诗主要描写了在月光之下的一位美丽女子,是最早描述月亮与月光的诗歌,并将月色与美人联系在一起,绘出一副唯美的月下美人图。
全诗共分为三章,每章均以月色起兴,接着写美人的姿态以及诗人对其的爱慕之意。
第一章:看那月色皎洁,月光照在美人的脸庞上,美人娴雅窈窕的体态,牵动了作者深情的愁肠。
第二章:看那月光多素净,映照在美人妩媚的面容上,她那娴雅婀娜的倩影,牵动着作者纷乱的愁肠。
第三章:看那明月朗照大地,也照在了美人姣好的面庞上,她娴雅轻盈的身姿,牵动诗人焦盼的愁肠。
每章之间的意思大体相同,而此诗也正是通过这种反复咏唱的方式,来表现出作者对心上人由衷的赞美以及他的一片真心,这种月色与美人掺杂在一起的迷离意象,极富艺术美感。
每章均以月亮开始写起,月光洒在人间,落在意中人的面庞上,月色温柔,而那美人,又恰好能撩起诗人最柔软的心弦,或许在那么一瞬间,他眸子里闪动着光,竟分不清这光到底是月亮发出的,还是美人发出的。
也或许,在朦胧月色的掩映下,美人的倩影越发的迷离,时而近在眼前,时而远在云端,可能心上人并不在眼前,但眼前的月色,总有一种将思念无限放大的魔力。
望着月色笼罩下美人的窈窕身姿,让诗人“劳心悄兮”、“劳心慅兮”、“劳心惨兮”,这种心情,大概就和《关雎》中男主人公“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相似吧,思之而不得,愁肠百结的诗人对月怀人,此时,正应了张若虚的那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愁思越发浓厚,言有尽而意无穷。
也不知让作者心心念念的“白月光”,后来有没有成为他的“朱砂痣”,愿望固然是美好的,然而这世间更多的往往是爱而不得、天各一方、晴天霹雳,有时候我们无法左右周边人的去留,但一定要相信美好的事物从来都不会消逝,就像月光普照人间千万年,从不因谁的离去而褪掉一丝光芒,人生除了不如意十之八九,还有失而复得、久别重逢、虚惊一场。
“白月光”与“朱砂痣”是同一个人固然好,如若不是,不妨把晏殊这一佳句熟记于心:“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