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感的世界里,最让人难以释怀的莫过于那片深深埋藏在心底的“白月光”,她也许是爱而不得的遗憾,也许是分隔两地的无奈,也许有幸携手人生,成为相伴一生的朱砂痣。
白月光是我们心底最真实纯粹的爱,她穿越时间的荒漠,即使经历战争、分离、苦难,依然鲜活地存在。朱砂痣是拥有过后的无法忘怀,是共度余生、彼此珍惜的枕边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01从前车马慢,一生只够爱一人
55年前,中法混血女教师李丹妮在第一节课堂上,就注意到了眼神坚定专注的大学生袁迪宝。课堂上,李丹妮的风趣优雅、思维缜密让袁迪宝钦佩,课堂下,袁迪宝的睿智聪慧、志存高远让李丹妮欣赏,两个年轻人,在那个纯真年代,惺惺相惜,彼此爱恋。
青年时期的袁迪宝与李丹妮。然而造化弄人,袁迪宝在上大学前两周,已经与家人安排的只见过几次面的女子结婚了。两人发乎情、止乎礼,将对彼此的爱恋珍藏心底。
后来,李丹妮随家人回到法国,二人开始了长达55年的别离。
袁迪宝与发妻相濡以沫几十年,对妻子悉心照顾直到她因病去世,二人共同养育了三个孩子。让人动容的是,袁迪宝大儿子的小名叫“尘生”——那是丹妮的中文名字,而二儿子的小名叫“金星”——那是二人临别前合影上永恒的爱的标志。
李丹妮回到法国后,一直未婚,在55年光阴的日日夜夜里,他将自己对于初恋爱人的所有思念都倾注到了中法文化交流的工作中,把个人的情感升华成了无私的家国情怀。
暮年的袁迪宝与李丹妮。终于,历经半生等待,83岁的李丹妮回到中国与82岁的袁迪宝再次重逢,昔日青春的容颜如今已两鬓成霜,两位耄耋老人终于身披洁白的婚纱、手捧娇艳的玫瑰,走入了婚姻的殿堂,共同携手走过了人生最后的7年。
55年的分离,没有让爱消退,而是更加深刻、历久弥新;55年的思念,让丹妮成为了袁迪宝心中永恒的白月光,圣洁而美好。
那时的爱情那么纯粹,爱了便是一生。那时的人们那么善良,宁愿错过真爱、饱受相思之苦,也不愿伤害另一个无辜的女人。那时的情感那么忠贞,你以孩子的名字纪念我,我用一生不婚坚守誓言。
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木心《从前慢》
02白月光,是爱而不得的那根刺
苦海,泛起爱恨;在世间,难逃避命运;相亲,竟不可接近;或我应该,相信是缘分。——《一生所爱》
国民女神之一的林徽因,曾是多少人心中的“白月光”。徐志摩为了爱她不惜抛弃妻子,甘心沦为“渣男”,却依旧没能与“女神”终成眷属。金岳霖对林徽因的爱则更加高尚和理智,终其一生,在身边默默的守护,将那份深沉的爱埋藏在心底,守护着他心中永恒的“人间四月天”。
人们终其一生,寻找的是一场可以慰藉心灵的情感邂逅,然而“相爱”或许是这个世界上最普通却也最奢侈的爱情,不是每个人都有幸与所爱之人牵手成功。
林徽因与丈夫梁思成。那些年留在心底深处的遗憾,那些年默默守护的深情,都在温暖着孤独冰冷的灵魂。那魂牵梦绕的人,虽然不可触摸,却一直在梦里,在心里,藏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里。
那些爱而不得的白月光,始终是人们心中的一根刺,无时无刻不撩拨着难以平复的心弦,刺痛着曾经的回忆。但同时又沉醉于过往怦然心动的感觉,痛并快乐着。
03朱砂痣,是阅尽千帆后的细水长流
钱钟书曾给杨绛写过这样一段情话:“没遇到你之前,我没想过结婚,遇见你,结婚这事我没想过和别人。”
钱钟书也说过,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去。然而,与杨绛在一起的几十年里,他从未想过离开这座围城。乍见之欢,不如久处不厌。他们的爱,是精神领域的高度一致,让我们领略了什么是最好的爱情。
钱钟书与杨绛。如此这般可遇不可求的爱情,能够拥有就是人生的幸运。难怪拥有后宫三千的乾隆皇帝对元配富察皇后用情至深,终其余生都在缅怀与她鹣鲽情深的过往。
几十年的相濡以沫,没有磨灭爱情的痕迹,反而让爱越发深刻、越发清晰,像宁静夜晚的幽谷中,如泻般流淌的白月光,清冷而高洁,带着沁人心脾的芬芳,又如心口的那颗朱砂痣,与鲜红跳跃的心脏紧紧相连,成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愿你能在情窦初开之时,遇到怦然心动的白月光,将所有美好的希望和爱恋,作为留给青春的纪念。也愿你能在历尽千帆后,拥有属于自己心头的那颗朱砂痣,“等到风景都看透,陪她看细水长流。”#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