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耳草(摄于湖南长沙)
本品为藤黄科植物地耳草的全草。始载于《生草药性备要》,因其“初生伏地,叶似人耳,药用全草”,故名“地耳草”,又因其“生于田间,根色黄”,故亦称“田基黄”。春夏季开花时采收全草,鲜用或晒干入药。
NO.1前人经验
1
清·何克谏·《生草药性备要》记载:“(田基黄)治酒病,消肿胀,解蛊毒,敷大恶疮,理疳疮肿。”
2
民国·箫步丹·《岭南采药录》记载:“(田基黄)其花黄色,叶细,生于田基湿润处,味甘苦,性平,治酒病,消肿胀,解虫毒,傅大恶疮,消疳肿。”
地耳草(摄于湖南隆回)
NO.2.1功效主治
地耳草,甘、苦,凉。归肝、胆经。主要功效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消肿。
1
利湿退黄:本品苦凉,入肝胆经,善于利湿退黄,适于湿热黄疸,也适于湿热泄泻、痢疾等病证。
2
清热解毒:本品苦凉,既能利湿退黄,又能清热解毒,适于湿热毒邪内蕴之肠痈、乳蛾、口疮、痈疖疔疮、目赤肿痛、毒蛇咬伤等病证。
3
散瘀消肿:本品还可散瘀消肿,适于跌打损伤所致之瘀血肿痛。
地耳草(摄于湖南安仁)
用法:内服:干品15~30g,或鲜品30~60g,大剂可用至90~g,煎服。外用适量。
现
代
研
究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地耳草主要含黄酮、黄烷醇及其苷类和间苯三酚衍生物,有肝脏保护、提高免疫、抑制肿瘤细胞等作用,多用于肝炎、阑尾炎等疾病。
地耳草饮片(摄于湖南长沙)
NO.3参考资料
张廷模.临床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8.
冉先德.冉氏释名本草[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4.
马骥,唐旭东.《岭南采药录》考证与图谱[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04.
辛义周,张希成,唐文照.地耳草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工业,(02):28-29.
音频:沙湖
图片:山人文字:山人
欢迎大家长按中科医院白癜风诊疗康复标准北京白癜风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