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漆很多的人想到的是现代化工油漆,很多人也都知道油漆的涂刷和喷涂工序,油漆的购买和使用都非常简单,聪明点的人看看就学会使用了。但是大漆却是复杂得多,首先买回来的是原生漆,就是从漆树上割破树皮流出的白色液体,有些漆艺家甚至自己种树割漆,这个漆液弄回来后要经过精炼加工,经过一个时间的搅拌日晒蒸发水分和过滤,使漆液达到更好的物理性能和使用性能,其实这个过程非常重要,否则做出来的漆器是达不到理想效果的,我一开始并不觉得这很重要,几年下来才体会到它对作品的影响。这需要对漆性有一些体会了才会知道练漆练到什么程度才最合适。虽然现在有直接可以买到的精制漆,但它很少有符合自己要求的,所以我还是觉得这个工艺需要漆艺家自己掌握,因为我可以根据自己作品的要求来练漆。还有练漆时的添加物也要考究,做漆画的和做脱胎漆杯的要求完全不一样,漆画用的就可以加入藤黄、樟脑油类的液体用于增加漆液的透明度,纯漆液会自然由白色转化为棕色到最后变成漆黑漆黑色,透明度很低的黑色液体,所以有必要加入少量的其他材料来增加透明度便于后面的调色,这些材料有毒无毒不是很重要,但是做大漆饮食器的整个过程都不能加任何有毒和有气味的材料,藤黄樟脑松节油等都是有毒有气味的,否则漆杯就不能用于喝茶喝酒。
脱胎大漆茶具系列,轻若菊花,温润如玉,尊贵高雅。
可以加入少量桐油,但是桐油也必须自己来炼制,因为现成品的熟桐油可能加入了化工物质或是催干剂包括弥陀增和土子,与大漆会有反应、有毒、而且干后依然有气味,真正的纯桐油干固后是没有气味也没有毒的。桐油的炼制在不同的温度火候下会有不同表现,分为漂油广油中油明油,还可以将桐油熬成半固体状态的明膏油。它们都会有不同的用处。实际上桐油可独立的成为一个工艺系统,我做的脱胎漆塑手镯内壁就完全使用桐油,用于防止少数人对干漆过敏的情况,桐油对皮肤不仅不会过敏,还有保护皮肤和治疗一些皮肤病的好处,但它比大漆干固得更慢,都不适合现代工业生活节奏。同样练漆练到不同火候程度也会有不同的性能和用途,需要长时间的实践和细致的体会,体会越多作品将会越深刻。这些体现着漆艺家的灵性和匠心。
脱胎漆塑手镯,没有木胎可以做到又薄又结实,更加精致。手镯内壁使用厚桐油工艺,不会对皮肤过敏。
接下来需要研究的是木头,我需要用木头做出一个器物,再在器物表面做大漆工艺,比如一个水果盘。首先要研究的是木材的干燥技术,这可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我们几乎找不到整段的原木在干燥后没有开裂的,我需要整段的木头来做个木盆子,而不是像做家具一样可以把原木切成片材后再进行干燥处理,原木的干燥问题难到我了,从新鲜木头到干燥木头的整个过程,木头都在收缩,而且不是均匀收缩,纵向径向和玄向收缩的比例都不一样,会形成巨大的内应力使木头爆裂开。而且即使创造很好的方法和条件将木头干燥好了,用它做的木胎漆器也容易在不同的温湿度变化的自然环境中干缩湿涨的应力下变形开裂,所以木制品和木胎漆器在它存在的年限中,它的形体是一直在变化中的,最终是变形开裂报废。这是传世木胎漆器少而出土漆器多的原因。为此我不知做废了多少个木盆子,自己研究制作了一台车床,将木盆车得尽可能薄,越薄应力越容易释放,而且精致美观和实用性更好,研究古人使用生桐油处理木头的方法,生桐油的渗透力比熟桐油好,加热木头用冷桐油渗入木材内部,经过反复几次后可将生桐油吸入到木材最深处,待桐油干固后木材将失去湿涨干缩的特点,达到稳定的效果。这是个漫长的过程,漆器制作干燥的周期一般需要几个月到一年,时间以月计,生桐油的干燥要论年计。所以木头做出完美容器类的器物出来是很不容易的。
漆推光木器,薄壁,壁厚均匀,不易开裂,大漆推光工艺不仅使木器防油防水,而且让木器美不可言。
生漆干固后叫做干漆,干漆很稳定,千年不朽,如果整个水果盆完全不用木头都是用大漆来制作的话,这个叫做脱胎漆器,加入雕塑的技法可以叫做脱胎漆塑工艺。脱胎漆器是漆器技艺中最复杂高深的技艺,但它也是最好的,轻若菊花温润如玉永恒久远是它的特点。如果有美学和雕塑的能力就可以用大漆和麻布制作任何形状的漆器。
泥塑造形生漆直接造形
小件的作品可以用大漆直接去塑造形体,大件的可以用可塑性材料来雕塑形体,比如用泥用石膏蜡等材料都可以制作一个器物的形体,然后在形体表面用大漆和麻布一层一层的做出厚度,待干固后脱去里面的形体,变成一个用大漆和麻布制作的器物,这个就是脱胎的过程。然后是反复的上漆灰打磨,直到器物形体完美,然后是做大漆修饰层,根据设计反复上多道色漆,每层打磨,最后磨显出花纹,再反复揩清推光直到呈现出漂亮的质感。整个过程一般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这里面有很多繁杂的工序和要讲究的东西,比如研磨色漆,大漆的色完全不同于其他颜料的色,在制作过程中大漆本色是在变化的,最终会变成漆黑色,必须加入尽可能多的矿物色粉,用力慢慢研磨到尽可能细腻,越细色感越会饱满,大漆的色彩并不会很纯,研磨白色的时候无论加入多少钛白粉进去,无论磨得有多细,最后呈现出的还是灰色,因为大漆的棕色素和黑色素很重,大漆是研磨不出白色来的,大漆的美主要是它的天然的质感美,而且多数色粉不能入漆,凡是含有铅、锌、铁、钠、钾等色粉都会和大漆反应,不能使用,所以大漆的色彩很少,而我用的色更少,有些色粉是有毒的,我只用无毒的一部分,金、银、碳黑、汉沙黄、酞青绿、钛白、还有朱砂等,其中只有朱砂有争议,这个争议主要是朱砂作为中药过量服用或是不当服用的情况,但作为颜料来使用是无毒的,凡是有毒有害的东西必须是要能够挥发或是可以溶于水的物质,通过空气或是水进入人体并被吸收,才能对人体有害,朱砂既不挥发也不溶于水,千年不变,非常稳定的矿物质,朱砂要在四五百度的高温中才会释放有毒气体,所以朱砂入药服用必须是隔火炖煮、或是开水冲服,以免过高的温度激发毒性。一般炒菜的不粘锅温度也不会达到四五百度的高温,不粘锅里面的涂层是耐高温的聚四氟乙烯塑料,最高只能承受三百二十七度的高温,(锅还是铁锅好啊)。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朱砂是吸收天地正气而成,具有极强的阳气磁场,是驱邪、镇煞、改运、招福纳财的圣物。
大漆工艺非常繁杂,而且制作时间周期也非常长,一般不会单独做一件小作品,那样效率太低。如果我们不能对每个步骤工序做到尽善尽美,最终的作品会是失败的,那么我们会感觉自己在浪费生命。因此需要对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细节仔细斟酌。制作漆器需要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步骤,具体到底多少步骤我是真没计算过,我并非拜师学艺,师承传统,所以多数方法为自创发明,只因被漆器的美所吸引,然后不断的研究创作,为使漆器茶具更美更耐用而研究自创脱胎工艺,为使大漆手镯更精致和避免佩戴过敏研究自创了脱胎与桐油工艺相结合,不会对任何人过敏,为使大漆可以做造形而研究自创了漆塑工艺和油塑工艺。在这过程中一点一点的发现大漆之美是研究和创作的动力。
每一次的发现都是智慧的喜悦。美能够启迪智慧,有了智慧便能找到方法,有了方法便能驾驭和使用材料和知识,然后再创造出美。
生漆漆塑工艺菜刀
生漆漆塑工艺烟斗,铝合金内胎,钛合金咬嘴,内部设计了强大的过滤装置和烟气回转冷却装置,可使烟气冷却柔和。而且拆卸清理方便。
不会过敏脱胎大漆手镯
这个是开始研究不过敏手镯做的薄桃木内壁漆塑手镯
识别上图小程序码进入微店
麦世友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