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八仙遨游处。
八仙岭郊游径向来是香港的另一热门行山径,以八仙命名的八个山峰(除采和峰米外)基本都在海拔米往上,加之海拔米的犁壁山、米的黄岭和米的屏风山,一条行山径覆盖11座山峰,想想都特有成就感。
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年4月,我与三宝、阿萌等一行六人在Jeff带领下,计划从大美督出发经八仙岭、犁壁山、黄岭、屏风山到终点鹤薮水塘,途中因食水兼体力不足由黄岭退出,从另一支路过横七古道至鹿颈,后乘小巴返回。
虽然Jeff说我们此行算是走过了八仙岭,但对于常常被评价为“优点是认真、缺点是太认真”的我而言,这未竟的线路就象没有完成的答卷,什么时候想到说到看到都觉得是一种缺憾。
再行八仙岭的愿望潜滋暗长,可就其线路难度而言,真正下定决心还要费一番思量。
本周是年度最后一次行山日,恰好Jeff在香港,遂决定以八仙岭作为本次活动主题。
为避免重倒覆辙,我决意先从终点鹤薮水塘起步反走八仙岭,即使中途再有体力不济退出,两次凑在一起也算完整走过11座山峰。
没想到发出行山通知后群里反应热烈,毕同学、阿萌自不必言,赵同学也说周末人在香港举手加入;其他伙伴甚至搬来“外援”,“本年度最佳新人”段同学特邀远道来港出差的俊中同学加入队伍,Jeff也将“家中领导”袁同学隆重请出。
更有惊喜的是,本周HK分队首次接收了通过总队龙歌推介的来自美国分队的罗同学(男),他可是我们分队的第一位“转会队员”。
罗同学到香港尚不足百天,原打算周六在深圳处理些事情,被我们“威胁”如不参加本年度最后一次活动,就只能以“年度新队员”的身份在分队里“论资排辈”。
为了表达自己的“转会”诚意,罗同学果断调整时间表,表示如期参加周六的八仙岭之行。
周五中午,善于宣传鼓动的Jeff在群里发送TNF(TheNorthface)公里越野赛的信息,告诉大家本次比赛的起点和终点就在八仙岭附近的大美督,明早8点比赛开始,下午或许可以看到50公里组的最快选手在八仙岭超过我们。
他还再三强调我们的这段线路就是50公里比赛的CP4(一般公里与50公里在此线路分开)到终点那一段,一路会有路标,终点还有围观群众,有吃有喝。
他还补充一段过去参加TNF比赛的趣事:
年他报名参加TNF公里比赛,但是在CP4觉得跑不完公里了,临时决定走50公里的路线,结果到终点时问工作人员:百公里的第一名到了吗?是谁?
工作人员答:运艳桥,50分钟前到的,第二名还没有到。
他说把我激动的,恐怕这是我这辈子唯一一次有机会带着公里的号码布在公里的第二名选手之前冲刺终点的比赛!
他晒出那次到达终点时与运艳桥的合影。
Jeff在分队里可是“大神”级的存在,中国越野跑第一人运艳桥,于我们而言简直就是一个传说!
“和越野高手们在一个赛道看他们冲刺终点,会很有意思”,一席话,让担心线路太虐的段段和诸多小伙伴,除了对自己体力的忐忑之外,平添许多第二天与“大牛”们相遇的神往与期待。
我想起了另一位越野跑“大神”Steve,他曾带我和阿萌夜行走出麦4,不知他是否参加本次比赛?
周六上午9:30,一行九人在地铁粉岭站集合,出A2口到小巴中心,乘52B小巴至鹤薮水塘,经屏风山、黄岭、犁壁山到八仙岭,后从仙姑峰下落春风亭,下午4:30左右到达大美督。
全程行走10公里(不含小巴站至鹤薮水塘卫径起步点的距离),用时5个半小时,累计上升米,累计下降米。
一、
周六终于盼来晴天,只是蓝天白云并不绚烂,就象蓝地白花的苗家扎染一样颜色浅淡。
大家走下小巴,步入去往鹤薮水塘的石屎路,立时感到后背上阳光的温度。
路边,TNF的红色路标很是醒目,Jeff说公里的关门时间是27小时,50公里的是16小时。
大家纷纷咋舌,那得要有多么坚强的毅力和多么结实的一双腿呀!
我指着前方连绵的山峦向大家介绍11座山峰的大致情况,末尾说咱们九个人,就当一人承包一个山头吧!
水塘四周绿树成荫,极为清幽,这里有数条山径分别去往九龙坑山、流水响水塘,或者沙螺洞、张屋村直至凤园等等,八仙岭是其中之一。
鹤薮水塘建于年,在粉岭石坳山与八仙岭屏风山之间的深谷里筑成,负责将八仙岭西北部的水源收集,经地下水管供应至船湾淡水湖,同时它也是一座灌溉水塘,用于附近的农田灌溉,但水塘容量仅约18万立米,规模较小。
我们脚下的混凝土主坝高18米,长.1米,走在上面,与船湾、万宜水库主坝的宏阔壮观相比,实在是小巫见大巫。
大家觉得鹤薮的名字好有古意,顾名思义,应该是鹤的聚集地吧!
鹤薮水塘因临近鹤薮村而得名。
确实,相传鹤薮村建立逾年,此地山峦环抱,常有乌鹤觅食,故有其名“鹤”;另传张宝仔的手下曾藏宝于此,称为“珠薮”,两相合并称为“鹤薮”。
还有一个讲法是离建村氏族发源地沙头角不远的深圳南澳也有一条鹤薮村,恐怕这里的鹤薮村只是沿用了南澳故里的村名。
(毕同学 手机拍)
大家过主坝右转,顺鹤薮家乐径绕水塘行进,不多时便看到卫奕信径的标距柱及“八仙岭平山寨”的标牌。
大概是面临11座山峰的压力吧,面对波平如镜,宛若一弯新月的水塘,大家没有太多闲情逸致去慢慢欣赏。
见三、两位山友亦是匆促而过,也没好打扰,我与袁同学交替来拍“出发照”。
(袁同学 拍)
阿萌索性拿出手机自拍合影,要把九人全部拉进画面还真不容易,可只有这样才能一个不少的拍出“全家福”呀!
你看画面上,阿萌还是做出了相当“重大牺牲”!
嗯,要是有一个既能当自拍杆又能做登山杖的东西就好了!
(阿萌手机拍)
二、
时近11点,大家整装完毕正式起步。
初始就是茂密树林里迤逦向上的石阶路,路边树身上继续有TNF越野跑的线路标志。
看来这米高的屏风山也非浪得虚名,持续的上行石阶很快就给我们一个“下马威”,刚刚走出几百米远,已是气息不匀、面庞微汗,需要时不时地站脚定神喘息。
走在前面的段段回转身问我现在的高度,说怎么一上来就这么“虐”呀!
我说,你走过针山吗?针山上行的头多米长度就上升了多米,咱们都走了多米才上升多!
不会一路都是这个节奏吧?
等上到屏风山就好了,我们就在山脊上行走!
好吧,姐姐我信你!
等走完八仙岭,你就可以挑战“针草帽”啦!
看来我今天又能创个什么“第一”!
结束与段段的一问一答,看着她瞬时精神抖擞的样子,我自己也备受感染,方才因气喘加剧端不稳相机的手,似乎也变得稳当了。
九人的队伍此时估计分成了三、四组,Jeff和袁同学遥遥在前,罗同学与俊中同学居中,后面就是我们几位稀稀拉拉、前后相跟着。
前面山势绵延,山色青黛,果然象一块巨大屏风横亘眼前。
记得哪句古诗说“山是眉峰聚”,不知哪样的美人有如此清秀的眉峰呢!
回望来路,鹤薮水塘还有相距不远的流水响水塘就在绿色最深处,稍远的九龙坑山上的发射塔似乎正闪着银色的光。
好容易看到又一“八仙岭鹤薮”的标牌,我们实在难以赶上前队的步伐,干脆在树荫处小休。
段段无可奈何地说:
咱们总也轮不到休息,刚一追上他们就又起步走了!
是啊!体力就是速度,就是实力!
我说刚跟前队说了,Jeff和袁同学他们下午5点要赶回铜锣湾,就请他们先走不必等我们,大家还是按照自己的节奏走吧!
看看毕同学与段段,面色绯红虽显疲惫,炯炯目光里却透着坚毅。
既然按照自己的节奏走在后面,身边的一草一木是断然不能放过的。
山径由石阶路转为泥土路。
同是植物爱好者的赵同学从树丛里发现一簇枯叶,连缀起来仿佛一串流苏,又若一束朴素的花环。
(段段手机拍)
哎,大家快看!眼尖的赵同学又有新发现:
一嘟鲁一嘟鲁红色果实伞状地缀在绿色的枝叶间,红彤彤圆润润仿佛颗颗饱满的珊瑚珠。
这是什么植物呢?
还是先拍下来问老师吧!
经向老师请教,这是菝葜(baqia)科菝葜属的多年生攀援灌木----菝葜,又名金刚藤。花期2-5月,伞形花序,具十几朵或更多的花,常呈球形,花绿黄色;果期9-11月,浆果熟时红色。
枝条上有刺,容易剐破衣物,行山时要注意。
那是艾胶算盘子,为大戟科算盘子属的常绿灌木或乔木,叶革质常有红色斑块(我还以为叶子生病长的斑块呢!),花期为4-9月,花簇生叶腋,果期为翌年7月。
这株黄色的花很眼熟,记得在九龙坑山见过,香港“四大毒草”之一的断肠草,需要保持安全距离。
持续上行的辛苦让大家情绪有些低落,这时调动女生们的最好方法就是手持相机,大声招呼:
小伙伴们,回过头来看看我,笑一笑,真好!
即使再疲倦的脸色也会展颜一笑。
此为我几年行山积累的心得,如果行山途中女生连照相都不理会了,那她真是累得不轻、疲惫至极。
在最近的距离看到了华丽杜鹃,一树树一丛丛中立于灌木与杂草间。
赵同学说,为什么叫华丽杜鹃呢?这花朵很朴素啊!
连续上行后终于来到地势平坦处,山岗上满是灌木与野草。
华丽杜鹃与岗松们聚在一起,面对着断续走来的行山者,和变得越来越蓝的天空。
见到一大片绿茸茸的草地,女生们满血复活一般,丝毫不顾及灯心草们茎节的坚韧,冲入没脚深的草丛,开始各种姿势、各种组合的展演,也完全不理会前队、中队可能在前面会等得多么焦急。
(段段 手机拍)
拍照,是对女生体力与精神的双重充电赋能。
拍照完毕,大家一扫疲累之色,重回山径前行,俊中同学和罗同学在不远处耐心地等候我们。
前路绵长,山势巍峨,但目测上落坡度不大,大家轻舒口气,米的屏风山算是顺利通过了。
体力充沛的阿萌快步跑到前面,红色的上衣在满目绿色中甚是抢眼。
四、
此时,我们大概已进入黄岭的范围。
其实,我们也并不确切知道山与山之间的他疆彼界,我所关心的是山顶在哪里,四处张望也未见标高柱。
沿山径前行,左侧山峦相连,右侧却是悬崖深沟,植被亦显破碎稀疏。
又出现一段爬升,不过比起屏风山的那一大段儿,算是小case了!
正待脚步放松之际,陆陆续续有佩戴号码布的比赛选手从我们身边跑过。
我们一边招呼着前边山友”让路、让路“,一边对经过的选手说“加油、加油”!
这是刚刚跑过的一位”光背老兄“。
到达前队选定的大休处,九人终于围坐在一起。
此次有俊中同学相助,段段他们背来了湾仔街市的麻团,还有不少小桔子,大受欢迎;其他伙伴也从背包里摊出各种面包小食水果,递来递去的大家分享。
这就是我们分队场景转换的本领:
上一秒钟还是拼死爬坡的受”虐“状态,下一秒钟便是齿颊频动的美食欢愉。
美食之后继续前行,山径变宽,路面却愈加坑坑洼洼。
又一名选手从我们身后超过,每次经过毕同学都要告诉选手他是第几个。
这是第几个呢?我问。
按照我记的数,应该是第七个吧!毕同学很是肯定地回答。
接到Steve的 手机拍)
旁边的巨石屹立在崖边,是无数人登高望远、眺看山海的坚实平台。
小伙伴们建议Jeff与袁同学来一张夫妻合照,Jeff依然说畏高,不愿登石冒险,只在旁边帮忙拍照;袁同学面无惧色,一跃而上,一派俯瞰如画江山、胸中自有丘壑的气势。
(段段手机拍)
不过,他们还是“贡献”了一幅在行进途中的夫妻照。
袁同学说他们也是经常一起出外行山野营,比如去年国庆去秘鲁、阿根廷,条件虽然艰苦,却也是人生一大乐趣。
袁同学的好体力,着实让小伙伴们羡慕不已!
(罗同学 手机拍)
同样不愿涉险的还有罗同学,那就在旁边山径拍一张吧!
罗同学说他的韧带受过伤,应该算是半个“残障人士”,阿萌马上笑着说:那你还走那么快,落我们那么远?
我不是中途一直等你们吗?
罗同学一脸无辜地说:我这可真是在靠毅力行走。
哈哈!我望了望段段,我们队里又有一位依靠毅力行走的伙伴!
其实,行山、马拉松、越野跑等等,无论是什么运动,若要长期坚持,哪一样不是靠毅力支撑啊!
(段段 手机拍)
站在同一块巨石上,年着红色上衣的阿萌与两年前又有什么不同呢?
登海拔米的纯阳峰后,持续下落至一段平缓小路,路旁是海拔米的钟离峰,此处位置连个小山头都不是,感觉对人家汉钟离多少有些轻慢。
不过,既然是得道的仙家,必不似我们这班俗人计较些斤两。
之后是楼梯般细密匀称地继续上行、下落。
一路的上上落落,被段段评价为”是真虐“啊!
我们顺序走过海拔米的果老峰
(段段手机拍)
海拔米的拐李峰
海拔米的曹舅峰
年经过时男生们曾在此留影,今次却无人聚集。
海拔米的采和峰
原来,他们选择了更加年轻的“蓝采和”!
(段段手机拍)
海拔米的湘子峰
(阿萌手机拍)
还是依靠毅力登上海拔米的仙姑峰,尽管脚步几近踉跄,个个气喘如牛。
(罗同学手机拍)
最终在仙姑峰顶见到标高柱,周围山友众多,若拍合照还要有个先后顺序,赵同学与Jeff主动上前帮助另外一队拍合影。
轮到我们,一位老外山友热情地问我们是否需要帮忙,我边递给她相机边表示感谢。
相较而言,还是我们的合影更为活泼生动、多姿多彩。
六、
山路上比赛的选手越来越多,我们抓紧时间下撤。
Jeff说看来50公里的前20名我们是追不上了。
大家相继加快了脚步,不过,下山的路段并非一马平川,不可掉以轻心。
树林的缝隙间,不难看到船湾湖的水光山色。
路边的栀子树和它黄澄澄的果实
紫金牛科、紫金牛属的灌木朱砂根,别名金玉满堂,黄金万两,花期5-6月,果期11-12月,鲜红色的果实带着浓烈的喜庆,年宵花市上颇得市民们的喜爱。
下落这段石阶路,我们结束八仙岭郊游径的路段,依八仙岭自然教育径行往终点站----大美督
途中,不时闪出船湾湖的美景,让人百看不厌。
下至春风亭,俊中同学带队做身体拉伸,夕阳西下,阳光温柔地照在脸上、身上,大家似乎忘记了还有“终点冲刺”这回事儿。
摄影师也来一张结束照吧!
(赵同学手机拍)
自春风亭落至船湾郊野公园游客中心,见TNF越野赛的终点指示牌指向左前方美湖路的政府度假村,我们未再去终点观摩选手冲刺,顺正前方的汀角路返大美督巴士中心。
临近大美督的一处农家乐,背后那锯齿状的山峰就是我们刚刚走过的八仙岭。
Jeff与袁同学因与朋友有约,先行乘车返回铜锣湾,我们七人也坐20C小巴到大埔墟地铁站,转东铁线回到市区。
八仙岭,为年的行山季划上圆满的句号;
年,我们将从哪里开始呢?
后记:
1、关于鹤薮水塘、八仙岭、屏风山、黄岭、犁壁山等资料来自网上,在此对网上相关资料作者表示感谢!
2、菝葜、艾胶算盘子、断肠草、灯心草等植物名称经向新社老师请教,在此对新社老师的耐心指导表示感谢!
3、此次有多位小伙伴出场并贡献照片,且为了记述紧凑对个别对话内容适度移位,如文中有记录错误缺漏或不妥之处还请大家多多包涵!
4、开始语改写自《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其原词如下: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正值新春到来之际,谨祝各位小伙伴
胜绩满载诸事圆圆
家肥屋润好运连连
斯佳丽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