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教育,在路上
黔东南考察研学青少年营——梯田农耕生态、少数民族工艺、公益乐助传统村落(暑假5天4晚)
黔东南地区
黔东南被誉为是中国的不丹,这里生活宁静,与世无争。学习和体验原生态文明,黔东南的农耕、工艺、村落是最好的入口。
我们与户外导师同行,与从事民间工艺研究与原生态设计的老师同行,与当地农耕生态指导员同行,深入到黔东南少数民族村寨,通过实地学习体验这一地区人们传承了千年之久的各种民间工艺、体现了人与自然完美和谐的梯田文化、淳朴原始的村落发展现状。
课程内容:调研体验这里的梯田农耕生态现状、参与制作少数民族手工艺、调查保存完好的古村落生活现状、公益乐助传统村落。
调研课程:传统村落
体验课程:民间艺术
体验课程:梯田农耕文化(图片来自网络)
课程活动设置
★
设置1:课程调研课题
设置2:课程随队导师
设置3:深入体验模式
设置4:团体合作调研
设置5:调研总结分享
设置6:公益乐助捐赠
课程内容
一、农业文化遗产:梯田古老农耕文明的活态传承
梯田
梯田耕种是黔东南千百年来主要的生存方式,是一种农耕文明景观,也是一部黔东南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史。黔东南依然保留着传统的梯田耕作体系。
黔东南苗侗民族是禾(糯)文化的传承者。当今世界糯稻栽培圈已逐步减少,而黔东南却以禾的形式把这些糯稻完整保存下来,,它在中国稻作文化中独具特色,是黔东南原生态农耕文化的瑰宝。
课程调研1:考察梯田农耕生态,户外体验参与稻田劳作
开展“梯田与生态”调研探索活动。调查研究梯田生态圈对周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活动设置:
1、测量梯田周边不同区域的温度。(我们会发现距离梯田区域越近温度越低,这个活动用于论证梯田生态对调节居民聚集生活圈区域气温的作用。)
2、采样、测量梯田水质及PH值情况,查看水域内水体。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稻鱼鸭种养殖复合系统
从江县位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这里世代居住着苗、侗、壮、水、瑶等少数民族群众。“种植一季稻、放养一批鱼、饲养一批鸭”是侗乡群众世代传承的生产方式,已有上千年历史。这种“稻鱼鸭种养殖复合系统”的生态农业文化瑰宝,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有“农耕文化博物馆”的称号。
深山中的当地村民,利用糯稻田进行生态养殖鸭子和鲤鱼,是古老的山地农耕民族千百年来辛勤开拓的农业文化遗产。
课程调研2: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稻鱼鸭”复合系统。
年6月,侗乡稻鱼鸭复合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试点。一块稻田,获得稻、鱼、鸭三种收获,从经济角度看,无疑具有更高的投入产出比。而从生物的视角看,这一生产方式具有哪些突出的优势?
活动设置:
1、“稻鱼鸭”复合系统对生态圈层的巧妙布局体现在哪里?
2、“稻鱼鸭”复合系统这一系统突出的生态优势
3、“稻鱼鸭”复合系统如何根据不同物种的生长特点,科学把握种稻、投鱼、放鸭的时间?
独特体验:梯田野餐
在远离人烟的半山田间幕天席地。辛勤劳作人民,解决用餐问题的方式就是:从梯田里现抓现烤稻田鱼,烤好的鱼要切段不用刀、就用稻草在鱼身上绕个圈双手一勒紧、喷香的鱼身就节节“了断”了。
蘸料是山泉水撒上盐巴泡手撕烤辣椒,在拌入在田头现摘的野菜、掰段、拌匀。主食就是本地特产糯稻,吃的时候徒手揪下一块在掌心用力捏实,越实才越发香。——摘自蜂窝网旅记
二、考察调研古村落生活现状,公益乐助传统村落
考察调研古村落生活现状
传统村落亦被称为“民族的记忆”。它是社会的细胞、中国乡土文化的缩影,是国家民族的“根”。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城镇化的推进,那份根深蒂固的“民族记忆”却越来越变得模糊甚至或将慢慢走向消亡。中国的传统村落由于地域性、民族性的差异,呈现出丰富多彩的个性特征和彼此不同的村落文化。
调研册子
传统村落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汇聚了几百上千年文化积淀,在传统村落调研中,考察如村落自然资源、历史遗存、起源发展、发展现状是我们古村落研学中需要探讨的问题。
“中国传统村落名录”黔东南州村落入选名单(个)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东南部,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州总人口80%,民风古朴,传统民族建筑保存较完好。
调研问题参考
公益乐助古村落,认识参加公益活动的重要意义
黔东南州经济不发达,很多村落生活并不富裕。我们前往典型的传统民族村落,感受这里艰苦的生产、生活条件。通过公益乐助的形式,引导青少年通过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培养亲社会行为习惯,锻炼服务社会的能力。
价值观目标:树立回报社会的意识,立志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公益目标:懂得尽自己的力量回报社会是我们理所当然的唯一选择,理解什么是亲社会行为;懂得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是现代公民应具备的素质。
课程目的:使学生领悟参加公益活动不是可有可无、一时一事的行为,而是现代公民应具备的素质,每个人都应该树立回报社会的意识,养成亲社会的行为习惯。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享受他人提供的各种服务,所以,要尽自己的力量回报社会。(1)什么是亲社会行为?(2)亲社会行为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3)为什么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三、感受体验黔东南民间艺术
黔东南是我国三十个民族自治州中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州,是全国苗族侗族原生文化的中心。
其中,黔东南民族工艺素以用料讲究、构图精巧、造型典雅、色彩艳丽、纯朴自然、技艺精湛而著称。
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在黔东南人的心里,这些承载着悠久历史文化积淀的作品,显得越发珍贵。我们通过染布工艺、侗族大歌、蜡染、银器、建筑等方面,深度感受当地独特的民间艺术魅力。
古老的染布工艺
侗族的服饰一般是由侗布制作的,侗布的制作比较复杂,从棉花到做成衣服要经过近20道工序。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数已经不会染布,目前还能见到上年纪的妇女在村寨里制作这种布料,这些工序面临失传问题。
每年3月,侗家人种下棉花,等到8月时收获,然后用传统的木制纺纱机将棉花纺成纱线,再用年代久远的织布机把一根根纱线织成土布,再经过植物浸染、捶打后制作而成。
▲偶有看见村中的妇女在河边清洗染完色的布料,清澈透明的溪水顿时变成了深蓝色。而她们的指甲上已经沾满了染料的颜色。
侗布制作工序:用靛蓝(采用自种的靛蓝草叶加石灰泡制而成的染料)浸染三、四次,每次染后清洗晒干,布才变成深蓝色;然后再将布用柿子皮、猴粟皮、朱砂根块等捣烂挤汁染成青色后,又用靛蓝继续加染多次,使布透青而带红的颜色;将布晾干后叠在一起,涂抹蛋清并用木槌反复捶打半个多月,直至侗布被捶打得闪闪发亮,最后用牛皮熬胶浆染一遍,使布质硬挺不退色。根据手艺和捶打时间的不同,侗布的亮度也不同,表面越亮的侗布就越贵。
(染布原料:天然植物浸染)
课程目的:考察体验侗布制作流程
我们在从事民间工艺研究与原生态设计老师指导下,学习了解侗族古老的染布工艺,系统的认知什么是植物染,以及由此带来的环保、生态、审美、文明的传承理念。
活动设置:
1、最古老的草木然。
2、侗布制作工序以及染料原料。
3、侗布工艺面临怎样的保护和传承问题?
世界非遗——侗族大歌
侗歌是中国少数民族侗族一门古老的歌唱艺术,模拟鸟叫虫鸣、高山流水等大自然之音,是侗歌编创的一大特色,是产生声音侗歌的自然根源。
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
年,在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上,侗族大歌一经亮相,技惊四座。来到侗寨,夏季开场的侗族大歌选择清凉的夜色中举行,徐徐微风中聆听这蜚闻国际的天籁,或许会震撼了你我。
年,侗族大歌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课程目的:感受世界非遗——侗族大歌
跟随村寨当地人,学习侗族大歌,感受天籁般的合音。
活动设置:
1、了解学习侗歌。
2、小组学习表演总结。
黔东南的蜡染与银器
所谓蜡染,就是运用蓼蓝、红花、栀子、五倍子等草药将布料染成蓝、红、黄、黑等各种颜色。贵州东南地区的苗、侗、布依等少数民族的蜡染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秦汉时代他们就已熟练运用蜡染技术,明、清时期蜡染衣料更是盛行。贵州全省至今仍保留绘制蜡染的县、市多达40多个,蜡染能手有七八十万。
黔东南的蜡染工艺品图案精美,最常见的手法为二方连续与四方连续,画面构图饱满,纹样细腻,同时,由于蜡冷却后再在纺织物上产生裂纹,染料渗入裂缝后,能得到各种变化多端的色泽肌理,这些肌理被称为“冰纹”。由于这种自然纹理的不可复制性,即便是同一种图案设计,最后也不可能得到相同的“冰纹”肌理纹样。因此,每一款蜡染工艺品都是独一无二的。
银饰在贵州极具标识性。几乎每家每户都有自己收藏的银饰。侗寨的银饰图案具有自己的特点。侗族银匠善于从妇女的刺绣及蜡染纹样中汲取创作灵感,他们根据本系的传统习惯、审美情趣,对细节或局部的刻画注重推陈出新。
银饰是侗族盛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侗族民族文化的进步和发展,银饰加工艺术是已流村民祖辈相传的民族工艺技术,从事加工工艺的人,当地称之为银匠。侗族银饰的加工,要经过吹烧、锻打、镶嵌、擦洗和抛光等五道工序,全是以家庭作坊内的男工匠手工操作完成。
侗银并不是纯银,它是侗族特有一种银金属,银的含量在50%左右。侗银饰经戴过后如长期放置,饰品表面金属会产生氧化反映,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变色。不过下次再戴的时候只须用软布或纸巾擦拭就可以光亮如新。
课程目的:体验制作黔东南民间工艺
我们在民间匠人的指导下,体验制作侗族银器、蜡染等民间工艺,感受当地独特的民间工艺魅力。
活动设置:
1、体验制作蜡染。
2、体验制作侗族银饰。
3、侗族银银饰和蜡染图案的特点。
活动安排
贵州肇兴(可全国自行前往活动目的地)
.7.12-7.16(暑假5天4晚)
.7.18-7.22(暑假5天4晚)
30人/1期
20人以上包团可自定活动时间。
10-15岁青少年独立营
元/人
高铁往返(广州—从江)、当地交通费用、5晚住宿费、餐费、物料费、导师费用、随行工作人员费用、个人意外保险费用
个人在旅程中产生的消费。如果自行前往活动目的地,可扣除往返高铁费用。
行程参考
DAY1
中午抵达从江。
午餐后办理入住。
下午:开营仪式+探索了解侗寨+侗寨建筑特色。
晚上:聆听侗族大歌。
DAY2
全天:户外徒步梯田,体验考察古老农耕文明的活态传承。
晚上:课题讨论(梯田农耕文明)
DAY3
全天:考察调研古村落生活现状,公益乐助传统村落。
晚上:课题讨论(古村落保护提议、公益活动的重要意义)
DAY4
全天:黔东南民间艺术体验学习
晚上:小组学习表演世界非遗——侗族大歌
DAY5
上午:
结营仪式——调研考察总结汇总,互留赠言。
午餐后返程
注意事项
1黔东南夏季白天比较炎热,下午6点以后很凉爽,不过建议携带长袖衣物,因为蚊虫比较多,如遇下雨会比较冷,需携带一件外套,徒步登山鞋很有必要。
2山上蛇比较多,大多无毒,为避免被蛇咬,最好不要穿短裤,高帮鞋和牛仔裤比较适用。需携带防蚊虫的喷剂。
3如遇天气等原因行程有所改变,须服从安排。
4.备注:以上行程根据具体出发时间做调整
参考酒店
侗赏艺术主题酒店由中国著名设计师,半坡bampo品牌创始人之一的谢晓蕊女士创建,酒店位于贵州黔东南黎平县肇兴古镇(肇兴千户侗寨)。
酒店依山傍水,前有清澈的河流,后有梯田与山林,处在肇兴古镇仁团鼓楼与花桥旁,独享绝佳的侗寨人文与自然景观。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