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志小龙女失贞的守宫砂到底是什么来路,真

守宫砂,据说古代的女子将其点在身上,如果守宫砂消失,则意味着该女子已经与男人发生过关系。

实际上守宫指的是一种动物。根据《说文解字》的记载:“在壁曰蝘蜓。在草曰蜥蜴。若守宫。”《毛诗正义》也提到:“蝾螈,蜥蜴。蜥蜴,蝘蜓。蝘蜓,守宫也。”实际上说的都是同一种动物,就是壁虎。因为壁虎经常缩着脖子,蜷缩着四肢,就像用暗中埋伏的姿态守护宫门或者家院,所以叫他守宫。

所谓守宫砂就是用守宫制成的红色膏药点在处女的肢体上形成的印记,做法就像是做酱。根据《博物志》卷四所记:“蜥蜴或名蝘蜒。以器养之,以朱砂,体尽赤,所食满七斤,治捣万杵,点女人支体,终年不灭。唯房室事则灭。”

意思就是,做守宫砂的步骤,要抓只壁虎来养着,天天用朱砂来喂他,慢慢的壁虎的身体就会变成朱红色。等到喂了七斤朱砂以后,用杵将壁虎捣得稀烂。捣了千万杵之后,将那坨红色的浆糊涂在女子的四肢上,就能形成一个永久不灭的红色印记,只有该女子与人同房后,印记才会消失。

《七修类稿》卷二十六也引用了《博物志》关于守宫砂的制法,略有不同的是,在喂养壁虎的过程中,要使用草脂和朱砂混合作为食物。使用的时候,是将药膏涂在女子的手臂上,而不是四肢皆可。

关于史上最早使用守宫砂的人,《博物志》和《墨客挥犀》都提到,是东方朔向汉武帝推荐了这种方法,目的当然是为了保证后宫女子在皇帝临幸之前,都保持完璧之身,避免皇帝使用“二手货”,戴“绿帽子”。

这个传说很可能是后人瞎编的,因为西汉王朝对与皇帝的嫔妃是否为处女并没有严格的要求。比如汉武帝的母亲孝景王皇后跟汉景帝就是二婚,在嫁给汉景帝之前,她曾经先嫁给金王孙,还生了个女儿,后来才跟了汉景帝生下汉武帝刘彻。因此汉武帝本人不可能对嫔妃是否是处女太在意,否则就是跟自己的老妈过不去。

正史中关于东方朔和守宫之间的记载,只提到一件事。《汉书·东方朔传》记载,汉武帝曾经用一只瓦罐盖着一只壁虎,然后让人来猜,没有人猜得中。东方朔主动请缨,说自己精通《易经》,会算卦。汉武帝就让他来猜。东方朔摇头晃脑算了一番,说这个东西像龙,但是没有角,像蛇又有腿,所以猜是守宫。瓦罐打开一看,果然答对。

除了这段记载外,汉武帝和东方朔跟守宫再无关联。

关于守宫砂,历代正史中并无记载其使用的故事,更多是见于历代小说杂剧中。比如明代的《盛明杂剧·男王后》、清代的小说《儿女英雄传》、《大八义》,还有一些香艳小说如《红闺春梦》、《秦淮画舫录》等,都有关于守宫砂的故事。

现代人知道守宫砂这种东西,大多是从金庸小说里来。小龙女有守宫砂,李莫愁有守宫砂,纪晓芙也有守宫砂。最令现代直男扼腕叹息的,莫过于《神雕侠侣》中小龙女失身于尹志平的故事,总觉得是“一颗好白菜让一头猪给拱了”。但是小龙女、李莫愁们身上的守宫砂真有那么神奇的作用吗?

古籍里,守宫砂不见于正史,其他的记载相当可疑,现代医学也证明,这完全是扯淡。即使真有这种东西,也是用来吓唬女子,让她们不要胡来。据推测,应该是古人观察到一些蜥蜴、壁虎、变色龙一类的动物,在交配时身体变色,有时呈现红色,事后红色褪去,故此穿凿附会,臆想出守宫砂这种东西。

试想真要是在手臂上点了个红点,除非你一辈子不洗澡,否则,迟早是要褪得干干净净,根本不用男人帮忙。十多岁的少女小龙女“右手卷起她的衣袖,但见她雪白的肌肤,殷红一点”这种事完全不可能发生,真有守宫砂存在,也该是“但见她黝黑的肌肤,暗红一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shagena.com/zgxw/107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