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砂是艺术界最为青睐的设计师之一,在文化圈的多年浸润为他带来了诸多声誉。近几年,朱砂开始以策展的方式介入当代艺术。作为策展人,朱砂更多时候是一种随性和个人化的状态。他把这些展览称之为自己的“工作随笔”,都是在生活和工作中实际碰到的问题。“社会细节”是对“社会设计”这一热词的回应;“阿那亚海报节”探讨了海报与公众的关联,但其实还有着另外一条线索:“设计师的工作大概是提供多样性,我不知道怎么让社会变得更好,但我可以让它再不一样一点。”
金氏彻平个展《物!物!物!》现场近期,在十点睡觉艺术空间开幕的展览《物!物!物!》也由朱砂策划,展出了日本艺术家金氏彻平“青春粉丝俱乐部”“醇金”“区块(多域)”“飞溅与薄片”“白色释放”等50件多种材料为媒介的作品/系列。金氏是朱砂十分欣赏的艺术家,这场看起来有些“网红”潮流的展览其实夹带着朱砂自己的“私货”:“今天我们会有这样一种体验,好像出现一件事以后,成千上万的东西就等在后面。只穿一种衣服,只买一种玩具,只消费某一个类型的所谓艺术。我诚恳点讲,那其实挺烦人的。”????金氏彻平个展《物!物!物!》现场
卡通形象的先锋性和颠覆性,在朱砂看来几十年前就完成了。而金氏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范例,让观众介入对于艺术本质的思考。“他的作品不用多说,就是好。就像你觉得今天月亮好看,今天饭好吃,今天见一姑娘特开心……回家哼两嗓子。这是诗兴的一个反应,甚至有一点老派,其实有点古典。”“假定一个消费潮玩的哥们儿,突然看到这个展览他可能会有一丝领悟,回头再看潮玩的时候,觉得这个东西是不是可以再进一步,而艺术这个游戏应该再广一点,对吧?”和一般策展人不同,除了展览,海报也是朱砂传输理念的阵地。“我的设计师朋友开玩笑讲,我当策展人就是为了自己给自己做海报。”“展览是个策展人的游戏,它其实跟艺术家无关,它就是我的延伸材料。可能我有一些话,想借着展览说。”朱砂策展,一如他爽朗的性格,态度鲜明而直接。今天的当代艺术在朱砂看来是最为蓬勃的领域。“但凡你有文化上的思考,或者你想做点什么事,想产生点什么观点,一定会介入其中。”他甚至觉得这可能是唯一的舞台,如果还能诞生点什么意义或者新鲜的东西。AB=艺术商业AB:你最初对金氏感兴趣是在什么时候?朱砂:几年前我在画廊看到他的个展,有一套东西很打动我。我猜是他在淘宝或者市集买到的那种中国的民俗木雕。这是日常生活里中国人很熟悉的物件,象征“马到成功”什么的。他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处理,你说它写实,它造型又挺夸张。油打上去木头锃亮锃亮的,有一股廉价的气息。这是他观察到的中国生活,随手把一个物件抓来,拿刀直接加工了一个艺术化的造型,一半的一半。这个生活不一定是我想介入的,但让我明白了他之所以是艺术家的原因。金氏彻平个展《物!物!物!》现场金氏彻平隐匿之地的神话(半人马)
我还很欣赏一个国内艺术家周轶伦,他们的线索其实非常接近。周轶伦家里弄的也是跟工厂、垃圾场一样,就是很轻松随性。如果对比来看,你就会发现,他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无论是跟沃霍尔,还是博伊斯,都不一样了。他们嘻嘻哈哈的,把自己全然投放到商品社会里,身上也没有利剑,也没有咆哮,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态度。从艺术家的角度,我会很喜欢。策展人朱砂导览AB:你在策展前言写道:“在当代艺术的线索里,拼贴早就失去了上个世纪的先锋意味,已经变成了一种我们甚至可以被称之为传统的创作方法。所以观看金氏的作品,并不在于他确立了某种新的范式,某种革新,而是一种艺术家更个人和更直觉的表达。”具体而言,金氏的作品能给今天的我们提供一些什么启发?朱砂:我写得其实比较有针对性,我预设了很多假想敌。我觉得今天在中国生活的选择真的太少了。比如周末来看展大概有这么几个类型,先是一种,打着学术的名号做销售;要不然就是某个国外大师展,告诉你这是艺术;如果是商业展览特别明确,给你个九宫格,设置九个拍照点,填满你的朋友圈。??金氏彻平个展《物!物!物!》现场我找到一个很好的线索,就是我把金氏的作品当诗看。对我来说,他就是很好的一个参照。即便你不认识他,你也会惊讶他怎么有这么生动的创造力。他在台北做展览的时候,看见一个小卖部在卖一种网兜,没见过,他觉得这个可能跟他产生关系。在此刻,生活和创作高度统一。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我现在要坐下来创作了,我去借用一个流行符号,或者是我要发明什么流行符号。金氏不是这样,他信手拈来,变废为宝。这个态度或者派头比较接近我对这种形式创作的理解。
?
金氏彻平个展《物!物!物!》现场它在形式上是大家所熟悉的,无论是流行文化的符号,还是卡通符号。但是会有一些不同,观众可以自己去品,一定能琢磨出来大概是怎样。(艺术)这个游戏的范畴可能更广、更深,这是我觉得这个展览能提供的。???金氏彻平青春粉丝俱乐部(巨怪)金氏彻平个展《物!物!物!》现场AB:你是怎么对策展开始感兴趣的?你一直提到“夹带私货”,做策展时,有没有自己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