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乃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在接下来,我们对所载之药进行深入的探讨学习。
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
丹砂
原文:
味甘,微寒。甘言味,寒言性,何以不言色与气?盖入口则知其味,入腹则知其性,若色与气则在下文主治之中可推而知之也。主身体五脏百病。百病者,凡病皆可用,无所禁忌,非谓能治天下之病也。凡和平之药皆如此。养精神,凡精气所结之物,皆足以养精神。人与天地同,此精气以类相益也。安魂魄,亦入心,重镇怯。益气。气降则藏,藏则益。明目,凡石药皆能明目,石者金气所凝,目之能鉴物,亦金气所成也。又五脏之精皆上注于目,目大小属心,丹砂益目中心脏之精。杀精魅邪恶鬼。大赤为天地纯阳之色,故足以辟阴邪。久服,通神明,不老。能化为汞。石属金,汞亦金之精也。凡上品之药,皆得天地五行之精以成其质。人身不外阴阳五行,采其精气以补真元,则神灵通而形质固矣。但物性皆偏,太过不及翻足为害,苟非通乎造化之微者,未有试而不毙者也。
此因其色与质以知其效者。丹砂正赤,为纯阳之色。心属火,色赤,故能入心,而统治心经之证。其质重,故又有镇坠气血之能也。凡药之用,或取其气,或取其味,或取其色,或取其形,或取其质,或取其性情,或取其所生之时,或取其所成之地,各以其所偏胜而即资之疗疾,故能补偏救弊,调和脏腑。深求其理,可自得之。
丹砂即朱砂,是《神农本草经》开篇第一味药。我们知道,《神农本草经》分上、中、下三品,上品药最好,朱砂列在上品之首,是有其神奇之性的:“丹砂,味甘,微寒,主身体五脏百病,养精神,安魂魄,益气明目,杀精魅邪恶鬼,久服通神明,不老。能化为汞。生山谷。”清朝大医家徐灵胎说:“凡上品之药,皆得天地五行之精气以成其质。人身不外阴阳五行,采其精气以补真元,则神灵通而形质固矣。但物性皆偏,太过不及,反足为害,苟非通造化之微者,未有试而不毙者也。”(见《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好东西就是一把双刃剑,全取决于人的运用。用得好,功效很多;用不好,就要了命。
炼丹术因为《神农本草经》把朱砂的地位摆得那么高,把它的作用说得那么神,历代就有很多人胶柱鼓瑟,照搬书本,服用朱砂,结果中毒。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书中的东西只讲了一般,另一半要靠你去理解。面对中毒的前车之鉴,这些人仍不死心,他们认为肯定是炮制有问题,于是千方百计去对朱砂进行炮制,企图用朱砂练出“长生不老丹”,这就是炼丹。古代的炼丹之风此起彼伏,好比今天的养生热,很多都是瞎折腾、瞎忽悠。很多人服食丹药都中毒而死了,其中包括“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的大文学家、大思想家韩愈老先生!不管你怎么炮制、锤炼,朱砂过量或久服,都是有毒的。但前人“炼丹”的传统又不能丢,怎么办呢?后来,大家开始修炼“内丹”,注重内在修为,不再用朱砂炼丹。
朱砂衣炼丹家的丹药以失败告终,但中医里的丹药却长盛不衰为人们祛病延年。中医是兼容并包的,往往能获灵感于荒谬、化腐朽为神奇。所以,我们现在翻开古人的方书,会发现很多方子以“丹”命名,如天王补心丹、大活络丹、紫雪丹等。丹,成了中药的一种基本剂型(传统中成药有四大基本剂型:丸、散、膏、丹)。丹,作为一种剂型,有那些特征和含义呢?首先,丹与朱砂有关。丹药,一般用朱砂为衣。就是在药丸的表面,滚薄薄的一层朱砂,使药丸成为红色,这就是丹了。表面的这一层朱砂,就叫“朱砂衣”。我们在很多古医书上可见“朱砂为衣”字样,就是在做丹药。做丹药,对朱砂的要求很高,必须很细很细(如何把朱砂弄得很细,我们在后面要讲到);对工艺的要求也很高,不能滚得太厚,以免朱砂过量。现在用机器批量制药,朱砂为衣比较费事儿,不好把握,就索性把朱砂放在药丸里了,“天王补心丹”变成了“天王补心丸”,这也未尝不可,只是失却了丹药的意图。朱砂为衣,把朱砂放在药物的最表面,让它首先发挥作用,一则引药入心,二则镇心安神,使其他药更好发挥作用,三是为了让朱砂更好排出体外。此外,丹还有“用量小”、不可久服的含义。传说中的仙丹就是如此,只用一粒,只用一次,就能达到某种效果。不能像孙悟空那样,把仙丹当饭吃。中成药里的“丹”,只能中病即止。
飞朱砂入内服药的朱砂,要研磨得非常细。怎么才能做到非常细呢?古人有其妙法:研磨朱砂,会听到咯吱咯吱的声音,说明朱砂还比较粗,研磨到听不到声音后,将其放入容器,加水,搅拌,搅起来的朱砂粉在水里飞舞,由于其密度很大,大粒儿的很快沉下去了,只有细如微尘者才能在水里多飞舞一会儿,这时,水呈粉红色。将粉红色的水倒入另一个容器,沉淀,就得到非常细的朱砂,叫“飞朱砂”或“水飞朱砂”。这个制作的过程,就叫“水飞”。
朱茯神我们知道,茯苓也有镇心安神的作用,抱着松根生长的茯苓叫伏神,镇心安神的作用更佳,为了进一步加大其作用,我们可以用朱砂染伏神,做成“朱茯神”。茯神染朱砂,并不是像做豆腐乳染辣椒粉那样大染特染,而是染上薄薄的一层即可,我们看到的朱茯神,是淡淡的粉红色,其中含有的朱砂是很少很少的。你在伏神块上看不出朱砂的颗粒,因为用的是飞朱砂。即使是这种含朱砂量极小极小的朱茯神,中医也是慎用的,而且非常注重配伍。可见,中医用药,是慎之又慎。“诸葛终生惟谨慎”,所以才能屡建奇功,这一思想早就渗透到了中医的骨子里。“粗工汹汹”,是中医最忌讳的事情。
朱砂枕《神农本草经》中说的“永服”,不是内服的意思,一个药,难道非要吃下去才能起作用么?像朱砂这样的灵药,是有其能量场的。所以,外用、佩戴朱砂,都有其不可思议的作用。过去,用朱砂在小儿眉间点一个红点,就是安神、定志、辟邪之意;还有人用几钱朱砂包一个小布包,藏在枕头里,也可以辟邪,使人夜间睡觉安宁,不受外邪惊扰。孙思邈《千金方》里有一个方子叫“孔子大圣知枕中方”,是内服的,可以令人聪明,这个方子加上朱砂,可以放在枕头里,功效一样,叫“孔圣枕中丹”,可惜后人常常把二者搞混淆。枕中放朱砂,也可以镇静安神,增加睡眠深度,减少噩梦,就用神清气爽,这也是“服朱砂”的一种方式。朱砂的灵气尽为我所用,硫化汞的毒性能奈我何?中医用药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可拘泥于内服一种。何况,“服”字的意思是多样的,其早期的意义,更偏于佩戴、穿戴。我们今天讲“衣服”,仍保留着服的早期意义。只有不明字义、照搬书本的人,才会大剂量或长期内服朱砂,至死不悟而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